民间助学之墙--人力墙
发布人: 发布时间: 2008-10-31 15:54:02
点击:23193 次
我一直都认为做助学的大多是些闲人,生活无忧,最起码三餐不愁,可是最近却越来越多的发现原来,还有很多人是为这个发愁的,于是就纳闷,为什么做助学的人还会有这样的状况?为什么很多有专业知识的高端人才不屑于做助学呢?是他们铜臭太重了已经丧失了良知?还是因为他们根本就对民间助学不抱希望呢?没有足够的人才补充,使得民间助学得不到更大的发展,没有专业知识的支持,使得民间组织一直停留在最最浅表的运作,虽然经过很多很多年的运作,不要说厚积薄发,甚至是日渐没落,几年下来剩下的仅仅是些数字,而一批批的人进来出去,结果都是些过客,这就是民间组织所遭遇的人力墙.
有很多组织表面上看起来不缺志愿者,毕竟想参与贡献自己力量的人不在少数,甚至有不少组织还为此设置一道道门坎,不花点力气还进不了山门,似乎怕的是人太多了,进来了没事做,影响了做事的人,这些组织认为,助学是做实事的,只需要实干的人,只需要有实干的人,效率就会高,助学就会得到发展,于是不做实事的人被逐渐冷落,原来的一腔热血渐渐冷却,有的实在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,于是也就不了了之了,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,包括我们自己内部为这个话题也辩论过不少,但还是没有改变.
这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,也可以说是个循环,一个组织建立之初,大多是些非常能干的人,规划好了一个组织,也明白一个组织的起步需要的是稳扎稳打,对于战略发展,他们心里都清楚明白,如果有更多他们同一类型的人,只会变成说多做少,这个时候招募的大多是些实干型的人回来,随着这些人的逐渐退出,了解长远的规划的人越来越少,实干的人越来越多,另一类人得不到有效补充,终于就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.
助学难道就真的只可以这么做吗?实际上不是的,很人都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,但是为什么会沦落到现在只能受人以鱼呢?因为,我们自己都不懂得怎么渔啊,助学或者说公益,实际上是一个专业领域,所函括的范围并不仅仅是怎样拿钱给钱这么简单,很多组织都说,光是拿钱给钱都已经应付不过来,还谈什么更专业的啊?事实上,人才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,经验可以告诉我们,即使只是在某一个环节中多了那么一个人才,整个环节就会变得更流畅,似乎操的心更少了,就例如是我们日夜头疼的技术人才,如果多那么一两个,似乎很多问题都不存在,解决了一个数据库的问题,可以解放出多少人手?提高了多少效率?确实,人才不易得,人才要有人才的环境,而且很多人才都很拽,不屑于去做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(但不是说做这些事情的都不是人才),甚至于很难相处,有不少组织认为不值得为这个去冒险,这也可以理解,管理人才所消耗的精力是好几十倍,甚至可能会伤筋动骨,另一个原因就是留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,那等于也是浪费。
从不知道怎么去用的方面来说,是因为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,不知道怎么管理,是因为制度上存在明显的缺陷,这两个方面如果没有办法解决,那么还是会进入到恶性循环。
因此我建议各组织,需要先不要歧视不做实事的人,即使是不谈这个人是不是人才,但是多一个人参与了解助学,对于助学的大环境也是有利无害的,通过时间慢慢对人才的积聚,可以逐步的完善制度和流程,有人去整理历史收集信息,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培训机制,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,有人去了解接触更专业的领域,才有可能让助学做得更丰富多彩,为一个组织建立起一个良性的人力循环,才可以真正的跨越这面人力墙 .